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教师工作部于2025年5月至6月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案例征集活动。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依托学校新闻网、官方微信等平台开设线上专栏,对征集到的部分育人故事进行展播,深刻诠释教育家精神,激励全校广大教师守初心、担使命,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简介:
胡志伟,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主要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曾获2021年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优秀教学成果团队奖,获2022年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说”主题展示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优秀教学资源征集展示活动二等奖、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组一等奖,获2023年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竞赛单元一等奖。在南大核心期刊、CSSCI《教学与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黑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等,参与并完成202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思政专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同时参与其他课题多项。近三年,获得学校“杰出巾帼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我一直在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从教以来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是沁润,让行胜于言在身体力行中生长,让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绽放,让时代使命在润物细无声中扎根。
课比天大 勇毅前行有情怀
从幼儿园开始,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悄然发芽。然而,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我却突然有点儿胆怯。我深知一个讲台一节课,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学生的一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站不稳讲台的。因此,在教研工作中,我坚持备学情、备教材、备案例、备习题、备反思的“五备”原则,用心打磨每一节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应用“问题贯穿-自主探究-学理深化-价值升华”四步教学法。
很幸运,工作第二年,我获得了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接着在省赛、国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但一次讲课竞赛的成绩只是教师一个阶段的努力成果,对我而言,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每一堂课都视为一次国家级教学竞赛式的考验才是提高自己、弥补差距的有效方法。

春风化雨 甘为人梯有大爱
作为一名90后教师,我深知只有与学生同行,才是真正的笃行。我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脚下黑土,用所学专业知识回报龙江大地。为了解国防安全,带领学生们考察了黑瞎子岛;为了解冰雪经济,带领学生们考察了冰雪文化博物馆;为了解社会治理现代化,带领学生们考察了一线社区。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荣获了2022年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说”主题展示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优秀教学资源二等奖。
深耕理论研究,潜心科研创新。先后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专项课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参与黑龙江省级课题多项,论文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

不忘初心 开拓创新有担当
身为一名教师党员,在党务工作中,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立志做党务工作的实干派、排头兵。我梳理凝练出务实鲜明、特色有效的“1+4”主题教育工作法。“1”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4”是主题教育进课堂、主题教育进支部、主题教育下基层、主题教育实践行。这一工作法使基层党支部主题教育触角广泛延伸到了“最末梢”,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得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裂变释能”,为基层党建工作者提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法,并作为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报送至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积极主动承担省校院三级理论宣讲任务,通过数十场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课堂,通过理论宣讲,拉紧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坚实纽带。

教师要无愧于那一方小小的讲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理论的魅力、历史的纵横、现实的必要,结合鲜活的案例有效解答学生真问题,引导学生真听真信真感悟,激励青年学生把个人的发展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龙江的振兴紧密结合到一起,是扎根龙江的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撰稿:胡志伟 编辑:董玮佳、王颖 审核:宁晓艳、周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