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魏丹:那些关于光的答案——一名辅导员与她的“后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0时49分 作者: 编辑:董玮佳 摄影: 来源: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教师工作部于2025年5月至6月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案例征集活动。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依托学校新闻网、官方微信等平台开设线上专栏,对征集到的部分育人故事进行展播,深刻诠释教育家精神,激励全校广大教师守初心、担使命,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简介:

魏丹,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先后获校优秀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共青团干部、军训优秀辅导员,黑龙江省“青年大学生”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校2023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党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多次担任社会实践团队及各类比赛团队指导教师,获校2023-2024学年度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第十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指导的“赫哲故里 大美同江”红色研学实践团获评2024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我是一名辅导员。我的学生也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入职培训现场,她给我发来微信说“老师,你快看!”,我点亮手机屏幕,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标题是《三个印象》,内容由浅入深地提到:观察、分析与记忆能力构成第一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沟通与表达能力塑造第二印象,成为学生敬重和效仿的榜样;组织、决策与办事能力形成第三印象,让学生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

退出这张照片,她的消息一条又一条地弹出来,“老师,你的能力深入我心,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师,我现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都会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然后想象着你的样子,去处理问题。”她说:“老师,我想你了。”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初遇:我想照亮你

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我第一次见到小文的那个初秋。那时,她刚刚步入大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说不上两句就会脸红,眼神里藏着渴望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我意识到,她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耐心;不是关注,而是信任。于是,我走近她,陪她整理资料、听她分享日常,鼓励她站上舞台,一次次陪她练习、为她加油。久而久之,她成为了总是站在台上的那个人,从容地组织了一场又一场活动。

小文的故事,从来不是个例。每一届学生中,都藏着无数个“曾经的小文”——或许是躲在教室角落里沉默的身影,是比赛失利后垂头丧气的模样,是站在人生岔路口迷茫无措的眼神。而我们辅导员的使命,便是成为最先“看见”他们的人,用耐心与信任,照亮他们心中的光。

同行:我会陪伴你

我深信,教育不是单向的塑造,而是温暖的陪伴与共同的成长。我们从不急于“改变”他们,而是用心为他们搭建“试错”的平台,在每一次彷徨或跌倒时轻声说一句:“没关系,我在。”这份陪伴,正是让他们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底气,也是他们走向独立与成熟的起点。

每个新学期,我都会研判学生上个学期的成绩情况。小赵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失利后,重修学分从5学分猛增到了17学分。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他。发现由于成绩下降过多,他产生了想要休学、退学的念头。我几次深入寝室,帮助他找到问题源头,鼓励他提升自信,帮他向高分同学借阅课堂笔记,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我也及时与家长沟通,三方共同制定重修考试方案。经过两年的努力,小赵终于通过了所有重修考试,并将重修学分稳定在了17分,顺利毕业。

学业以外,我还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截至目前,我已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近百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

逐梦:我愿守候你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教育不是替学生选择道路,而是在每一个迷茫的岔路口,为他们点亮一盏灯,守候他们看清自己的方向。我们不是决策者,而是引路人。就像曾经站在就业路口的小文,一度在“考公”与“其他选择”之间反复徘徊。我问她:“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一次次聊理想、聊热爱、聊那些藏在“现实选择”背后的初心。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内心向往的并非热门行业,而是能够切实帮助他人的工作。比起高薪,他们更渴望成为像老师那样,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

让我特别骄傲的是,近年来,我的学生中已有近30人毅然走向基层、奔赴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小文后来对我说:“老师,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去点亮更多人的青春。”那一刻,我明白,教育的种子已悄然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而我最大的幸福,正是守候每一颗心的绽放,陪伴每一个梦想走向辽阔的远方。

教育最动人的回响,是曾经被照亮的人,最终也成为了光。看着小文发来的信息,我忽然意识到,这些年,我用心陪伴一个女孩儿破茧成蝶;而今,她正以我曾陪伴她的方式去守护她的学生,以我曾点亮她的光去温暖更多人。我想,也许这就是辅导员事业最深的浪漫!

撰稿:魏丹 编辑:董玮佳 审核:宁晓艳、周晓生

版权所有: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