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3日 12时51分 作者:各教研室 编辑:张琦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组织集体备课会将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系统梳理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聚焦“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和七个主要目标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结合不同专题开展集体备课,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及时、准确、生动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切实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唯物史观专题的教学内容,着重围绕如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重要论述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组织深入研讨,明确要以全会精神为引领,优化 “理想信念”“法治素养” 等核心章节教学设计,将《建议》中“人民至上”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青年使命担当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案例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将《建议》内容转化为课堂鲜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集体备课会,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交流研讨,就“融什么”“如何融”展开热烈讨论。从历史脉络出发,将全会擘画的“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置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历程的广阔视域,系统梳理我国自“一五”计划起开启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形成“历史逻辑——时代要求——教学转化”的完整教学链条,使学生理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实现“以史育人、以史增信”的教育教学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系统梳理课程内容与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的知识点,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的创立与发展,重点融入全会精神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等内容,聚焦教学细节打磨,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了全会精神教学转化的长效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推动全会重大决策部署融入课程教学,开展专题研讨,重点研讨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专题的内容与方法。明确要直面学生关切的“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科技创新如何破局”“民营经济如何发展”等热点话题,引用经典案例,修订统一课件,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度统一”等重大原则讲清楚,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坚定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聚焦全会精神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凝聚育人共识,共同助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法治素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撰稿 / 各教研室


终审 / 郑秋月


版权所有: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