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园文化成果展播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 让爱国主义情怀根植心中

发布时间:2019-12-23 作者: 编辑:李巍 摄影: 来源: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关键是抓住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举办“思政进课堂”岗位大练兵,把爱国主义情怀贯穿课程。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利用“思政进课堂”岗位练兵活动,各专业教研室教师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教学融入到课程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财政学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孙懿讲授的《大国财政:财政体制与现代化国家治理》,通过过去四十年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具体阐述了财政体制的变革带来的国家治理变化,不仅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还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她代表学院参加学校举办的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举获得文科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通过多元化、多方位的教育,将爱国主义情怀入脑入心。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利用课间及课后时间,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小、落实、落细。行政管理教研室张晶老师在课间十分钟经常给同学们播放《习主席寄语》《三德歌》等经典曲目,许多学生在听到“人在年少时,一定要励志,经得起风雨,才能长见识……”等熟悉的旋律时总会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无形中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课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税收学教研室田立强老师不仅课上为同学们讲解国家税务政策法规,课后还搜集最新的税法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微信群及时分享给学生,利用抖音等学生们喜欢的新媒介亲身演绎生活中的税法常识,小故事讲出大道理,使学生们在了解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提升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利用新开设的人文类通识选修课程,让爱国主义情怀见行见效。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程,丰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的李大宇老师开设的《国际关系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识选修课,从西方为什么崛起、国际形势解读、中国现在国际所处位置与高等思政教育的理解等四方面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十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地理大发现、思想革命、社会革命、工业革命、军事革命等,其中核心影响因素为思想革命、工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从新格局、新道路、新生产力布局、新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过去五百年从未有过的变化加以阐述,同时从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所处位置,以及如何借鉴与吸收国外有关国际关系学说中的合理成份的问题。不仅弥补了高等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盲点的忽视,避免受错误思潮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版权所有: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