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镜湖讲堂——艺商创融”活动在我校南校区主楼408报告厅举办。活动由研究生学院、科研处主办,设计艺术学院承办,邀请全国设计学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潘长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作专题讲座。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凌云主持活动。设计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及业界代表聆听讲座。


潘长学教授以《从MFA到设计——实践性硕士人才培养方式》为题,聚焦实践与学科本质,畅谈设计学发展现状与未来。他指出,要直面设计学专业“热”表象下的深层挑战,当前设计学科面临师生压力叠加、就业竞争加剧的现状,要回归设计本质,即协调“形式与功能”的社会需求。他强调,从工业文明到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工具虽趋同,但艺术审美仍是核心竞争力。教育需突破滞后性,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中强化艺术思维,以应对AI技术对设计行业的重塑。

林家阳教授以《AI时代设计学和课程体系转型》为题,解析设计人才核心能力,提出设计专业学生要具备创新、组织、文案与沟通四大能力。他强调,设计是艺术与科学、商学、文化的跨界融合,在AI时代,学生需要掌握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技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学会将设计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课程体系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增加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前沿课程,引导学生探索AI技术在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培养适应未来设计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两场讲座内容紧密呼应时代命题,现场师生反响热烈,共启设计教育新思考。学院师生表示,专家观点为教学改革与个人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将更注重跨学科实践与审美素养提升,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