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于2012年10月15~16日,在哈尔滨和平邨宾馆召开。我校张晓丹副校长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并致辞。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孙东升、科技部农村司司长王哲、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江南大学校长陈坚、黑龙江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守文、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保国、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冯晓、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饶平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六处处长杨新泉、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韩国食品营养科学学会秘书长柳己馨也出席了年会开幕式。
作为中国食品科技界年度的重要交流平台,此次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吸引了来自国内众多食品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政府及业界人士共500余人参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食品界专业性最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也是中国食品界与社会各界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我校首次参与承办了该学术年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石彦国、理事马永强、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辛嘉英、刘颖等多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届年会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我校教师和研究生提交的38篇论文被年会采用并收入会议论文摘集,3人承担了年会分会场的主持工作,3人做了专题报告。
年会开幕式上颁发了“201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我校石彦国教授所率领的团队荣获科技创新二等奖;食品工程学院董继生老师指导的20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周晓凯、徐亮、尹航、邓楠、曹双燕、范亚雄六名同学的创意创新作品——香笋牛肉酱获得“2012年度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三等奖,马永强、张娜指导的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宫丽艳、杜娈、张春钊、高慧娃的创新创意的作品——藕香苓露牛肉酱荣获“优秀奖”。
本届年会的焦点为产业创新和食品安全。本届年会设立十一个分会场,包括“企业研发总监与食品研究院(所)长论坛”、 “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第五届研究生论坛”、“食品技术论坛(英文)”、“中韩食品业论坛”、 “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研讨会” 、“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价”、“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与国际期刊论文发表”、 “新产品新技术”、“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
与会专家,回顾了30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及相关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成长与变迁,分析了30年间中国食品产业快速成长中科技的支撑作用。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中国食品科技厚积薄发的实力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人才梯队、科学积累与物质基础已经基本形成。食品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已构成支撑中国食品产业快速成长的鼎足之势。但就中国食品产业与科技的整体现状而言,科技与产业的对接尚未真正到位,中国食品产业自主创新的能量尚未充分释放。特别是占中国食品工业80%以上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模仿、跟进、价格竞争仍是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企业广告宣传的投入高及科技创新的投入低,科技界的支撑尚不到位。从而形成我国食品工业技术与产品的“趋同化”和产品低值化。而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正是这种低值化竞争的必然恶果。
与会界专家建议,从我国食品科技的三个层面来分析,高端的食品院校基础研究的能量,需要充分释放并应加深加速向企业靠拢;中端食品研究院所的对接已经打开,需要巩固强化,并得到政府支持;企业需要打破自我封闭,更新观念,加大与科技界的合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提升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从三个层面,立体化地推进中国食品工业由数量增长型向价值提升型的转化。
这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身处优质食物资源大省的我省食品科技工作者创造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为黑龙江的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理念。为我校食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同时也扩大了我校及食品学科在领域中的影响力。

石彦国教授的“复合固定化酶去酰胺高分散性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研究”获得技术进步二等奖


张晓丹校长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

张晓丹副校长与开幕式主要嘉宾合影

我校部分参会教师同张晓丹副校长合影

食品工程学院石彦国院长主持“中青年沙龙-全国食品院(所)长联席会议”

食品工程学院刘颖副院长主持分会场

食品工程学院刘颖副院长为报告人颁发证书

食品工程学院教师张娜主持“研究生论坛”

食品工程学院辛嘉英教授在“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研讨会”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