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教师学术交流活动
(一)法学院傅琦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人类学研究生论坛
2013年1月18—19日,第五届人类学研究生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举行。人类学研究生论坛旨在推动亚洲人类学的繁荣和发展,自2009年举办以来,一直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盛誉,吸引着各地的人类学学子。本次论坛的主题为“Anthropology in Asia: Conceptions, Perspectives and Debates”。来自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英国Univ. College London,日本The Univ. of Tsukuba、韩国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泰国Chulalongkorn Univ、菲律宾Ateneo de Manila Univ、台湾National Taiwan Univ,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大、西南大学等在内的共计约50余名致力于亚洲研究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根据论坛申请者的论题,论坛分为“亚洲的食物”、“政治、抗争与国家”,“中国话语的正常化”、“政治与空间的生产”等12个子论坛。英语汇报组和普通话汇报组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我校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傅琦提交的《空间与地方:大行和亳州药都地位的互构》一文被审议通过,并在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
傅琦以其博士在读期间,于亳州进行的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亳州如何经由空间与地方的互构,生产其地方性的历程。文章指出,安徽亳州药都之首地位的稳固与发展并非完全出自市场自身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设立大行是个关键环节。作为地方化的空间,大行促成了地方市场存在“场内”、“场外”之别。这同时也是两类性质的社会空间,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有着不同的身份条件。作为空间化的地方,亳州药都之首的地位正是经由场内空间对象征资本的积聚才得到稳固和发展。场内积聚象征资本,场外搭场内的便车,这即是亳州药都经济的运作逻辑。香港中文大学的王丹宁博士、南京大学的范可教授对傅琦的发言给予了中肯,并做了精彩点评。最后,在对湾仔进行走访观察后,第5届人类学研究生论坛圆满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