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大悠悠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牢记使命、奋进前行,以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书写家国情怀;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孕育商大桃李;以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浸润学生心灵;以匠心独运、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助力学生远航。在全党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我校组织党员干部、全体师生深入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将我校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的初心故事进行全媒体展播。号召全校师生党员学习他们信仰坚定、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情怀。引领广大师生汲取榜样的力量,形成学习榜样、成为榜样、赶超榜样、展示商大风采的浓厚氛围和优良校风。
不忘初心,在研究与传承中国货币金融历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孕育桃李,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中创造希望。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货币金融史专家——张新知。
初心故事
张新知教授是一名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者,二十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自己心爱的钱币领域,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为了搜集票证,辗转南北各地,三次捐建展馆,为中国货币金融历史的研究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源于他对货币研究的热爱,出于一名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者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源于一名专家对于初心的坚守。
初心萌发 乐此不疲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金融实践教学需要,同时出于自己对钱币研究的喜爱,他开始了收集货币和票证的征程。作为一名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者,他深知中国货币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它背后所蕴藏着的教育内涵。从春秋战国时期形制各异的青铜货币,到不同封建朝代流通的铜钱纸币,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多次变革的人民币和其他票证,这一枚枚古旧的铜钱,一张张不大的纸,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然而,在开始收集后,他渐渐发现了一个令人颇为心痛的事实,即中国货币缺乏系统的整理和保护,因此,他开始痴迷于收集中国不同时期的货币票证,这是一种“抢救”。同时,建立一个货币金融博物馆,让这些历史的见证有个“家”,为更多人提供一个能够了解中国货币金融史的地方,他下定了决心。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为了收集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货币票证,他从北到南,辗转多地。为了整理保存,他常常在书案前一坐就是一天,家里也被他堆满了关于货币票证的书籍。因为四处购买这些票据藏品,他也欠下了数额巨大的债务。他本就身体不太好,过度的劳累使他的身体受损严重,胃病、冠心病、颈椎痛、风湿关节炎等疾患都找上了门。来自亲朋好友的不解和质疑常常萦绕在他的耳边,这条路,是有些孤独的。
不忘初心 建馆育人
1996年,在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张新知教授将收藏的自春秋战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和票证等2000余件藏品捐献了出来,创建了全国高校第一家专业性货币金融博物馆。那是他最高兴的时候,感觉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有了回报,从此,有这样一个平台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高校学生,去了解中国货币金融的历史,和包含其中的商业文化。一个终点的结束,是另一个起点的开始。在此之后的十年间,展馆两度移址扩建。每一次扩建都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充实展品,调整体系,撰写说明,排版布展,等等,这对于他的精力又是很大的消耗。一次加班布展后,在回家上楼时,眼前一黑,重重摔倒在了楼梯间中,膝部和腰部都磕破渗血。右手有时抖得厉害,连笔都拿不稳,写字困难,他说,这是自己独创的“张体”字。是他对于货币研究的热爱,对于初心的坚守,以及苦中作乐的乐观让他坚持到了今天。
现在,货币金融博物馆的展馆面积从不足150平方米扩大到近300平方米,展品从最初的2000余件增加至6000余件。2009年,他将多年收集、研究和整理出来的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各种老商业票证及相关珍贵图片等2000余件藏品捐献给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专业性票证展馆——哈尔滨商业票证馆,同时也是他自己献给祖国60周年的礼物。2012年,适逢哈尔滨商业大学建校60周年,他将长期以来收集整理的我国“文革”时期各种票证、像章及生活用品等6000余件藏品第三次捐献,建立了又一个专业性展馆——文革票证馆。此时,距离1994年他开始收集货币,已经过去了18年。
展馆迄今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10余万人次,在实践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展馆现已被授予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及黑龙江省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员单位。
教书育人 硕果盈枝
在捐建展馆的同时,张新知教授依托馆藏对中国货币金融史和钱币学进行不懈研究,著书立说。张新知教授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有相当扎实的金融理论功底,对金融类课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他从不满足于一般的教学水准,对自己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每讲授一门课程,他都要参考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做到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要给学生一碗水,他先准备几桶水。写备课笔记,有时一晚上就写几千字,直到手麻肩痛难以继续。讲课时,他总是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学生都愿意听他的课。出色的教学效果使他早在东北三省多所财经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赛中就已获奖。由他主持完成的教学研究成果《创建金融教学实践基地 弘扬我国货币金融文化》获黑龙江省2005年度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张新知教授从教40余年,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卓著,得到了领导好评、专家赞誉和师生拥戴。
数十年,张新知教授依托藏品对中国货币金融史和钱币学进行不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成果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其中,《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作为一部填补东北革命货币金融史空白的专著,被亚洲钱币学会会长黄汉森先生(新加坡)编著的《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并在书中多处引用。《半个世纪的金融侵略与掠夺——日本在我国发行的货币研究》和《华俄道胜银行在华殖民化经营的金融物证》两部专著分别被中央电视台拍摄的《9.18事变八十周年》专题片和《中东铁路》文献记录片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张新知教授的研究成果对引导推动和深化金融钱币研究、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淡泊名利 宁静求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张新知教授的座右铭。他捐献的三座博物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很多喜好钱币收藏的藏家表示愿意出巨资购买他的全部藏品,都被他婉言回绝了。当时因购买藏品,他已经身负重债,若把藏品卖给他们一能还债,二能大赚一笔,他的决定让周围人十分不解。对他而言,历史文化的价值不能用钱衡量,钱有花完的日子,文化却可以代代传承,惠及社会。也曾有外地高校开出优厚条件,出高价买断其藏品、建展馆,商调他前去,他再次婉拒。金钱面前心不动,厚遇当头身不移,他在龙江大地生活了多年,他爱这一方水土,爱这里的教育事业,这是什么条件都无法比拟的。
当年赤子初心不改,为中国货币金融历史的研究与传承尽一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段历史,是他一直以来的初心,也将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于平凡,将个人得失之置之度外的人。清瘦的面庞,深邃的眼睛,透出的是干练和智慧;挺直的腰身,儒雅的气质,折射出的是人品的正直和学者的风范。
初心感悟
中国钱币文化源远流长,它植根于华夏,传播于世界。钱币研究是一项特殊的事业,需要毅力和耐力,劲头和功夫;钱币研究是枯燥的,同古人和历史交流需要耐得住寂寞与孤独,要摈弃世俗的虚漂与浮华。办馆展现给世人,奉献于社会,弘扬传统文化,让历史文明代代传承,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为这一事业,他无怨无悔。
张新知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货币金融史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模范教师;2013—2014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2015年完成了《哈尔滨商业文化之旅》五集音像片的制作和出版,成为与哈尔滨商业票证馆相辅相成的传播弘扬哈尔滨商业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专著《半个世纪的金融侵略与掠夺——日本在我国发行的货币研究》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完成了《商业文化馆建馆二十周年纪念册》的编辑、修订和印制,这是与展馆相配套的全面反映馆藏内容、特色及展馆作用、影响的平面载体;2017年完成了商业文化馆网站建设,并正式开通运行,使传统商业文化传播进入快车道。